作者列表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 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
錢彩〔清〕(約公元一六八四年前後在世),字錦文,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小說家,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年間前後在世。  
霍桑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他的祖輩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親是個船長,在霍桑四歲的時候死於海上,霍桑在母親撫養下長大。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緬因州的博多因學院,在學校中他與朗費羅、福蘭克林·皮爾斯成為好友。1824年大學畢業,霍桑回到故鄉,開始寫作。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之後,他開始嘗試把自己在博多因學院的經驗寫成小說,這就是長篇小說《范肖》,於1828年不署名發表,但是沒有引起注意。霍桑將沒有賣出去的小說全部付之一炬。 1836年霍桑在海關任職。1837年他出版了兩卷本短篇小說集《重講一遍的故事》,開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教長的黑紗〉一篇最為人稱道。1841年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薛洛霍夫(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出生於維約申斯克區頓河流域,蘇聯作家。連任多屆蘇共中央委員,當過蘇聯作家協會書記,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衛軍」,隔年與一位哥薩克的女教師瑪麗姬·格羅斯拉伕斯卡婭結婚。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胎記》。1924年他回到頓河開始創作,1928年《靜靜的頓河》第一部在蘇聯《十月》雜誌上發表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薛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1937年至1938年
 編者按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
作者生平不詳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
沈復(西元1763年~西元1825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年輕時曾為幕僚,後從事商業。 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的朋友向他借錢,攜資逃跑,後來父以「結盟娼妓」為由,將沈復逐出。嘉慶十三年,朝廷冊封琉球國王,派遣太史齊鯤為正使、侍御費錫章為副使,沈復也一同前往。其妻陳芸是舅的女兒,也就是他的表姐,字淑珍,暱稱芸娘,多愁善感,「其形削肩長項,瘦不漏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 沈復出生於師爺世家,其父在師爺的貧困中死去,
 還珠樓主出生於一官宦世家,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1949年後還曾使用過李紅之名),其父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幼時常隨父宦遊南北、飽覽各地風光的李壽民,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讀過幾年中學便告輟學。自幼熏浸於舊學,博覽佛教、道教的典籍,兼習武術和氣功。1932年,在天津《天風報》連載《蜀山劍俠傳》,後由勵力出版社出版,一直寫到1949年仍未終卷。1949年後因政局停止,改為為尚小雲等創編劇本。1958年《文藝學習》刊出《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一文,還珠樓主不堪刺激腦溢血癱瘓;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歲。朱邦復,倉頡輸入法的發明人,湖北省黃岡縣(今屬武漢市新洲區)人,畢業於臺灣臺中農學
雅各布·格林(Jacob Ludwig Carl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國法學家,與作家,和弟弟威廉·格林一起,創作《格林童話》,以格林兄弟之名為人所熟知。 1802年,格林在德國的馬爾堡大學攻讀法律,在那裡他認識了著名法學家、歷史法學派創始人薩維尼,深受其所影響。然而,歷史法學由羅馬法派和日耳曼法派組成。雅各布·格林堅持歷史法學的歷史主義,倡導日耳曼學(包括法學、歷史學和語言學),與屬於19世紀德意志法學主流羅馬法派的薩維尼,在法學與政治上均站在對立的位置。他出版了《法的內在的魅力》(1816年)、《德意志法古事志》(1828年)和四卷本《習慣法判告錄》(1840至
劉易斯·卡洛爾(他的真名叫查爾斯·道森)生於1832年,死於1898年。他在牛津大學教數學。《愛麗絲奇遇記》是寫給一個名叫愛麗絲·利得爾的小女孩的。后來他又寫了一本《透過鏡子》,這兩部愛麗絲故事都是最著名的兒童讀物。

紫式部的確切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她出生於973年前後,去世於1019—1031年間。紫式部不是她的真實姓名,古代日本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因而女作家並沒有真實姓名流傳下來。據考證紫式部原姓藤原,她的父親藤原為時曾任「式部大丞」的官職,加之《源氏物語》中的紫之上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把《源氏物語》稱為「紫物語」,把作者稱為「紫式部」。 紫式部出身於中等貴族家庭,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從小博聞強識通曉漢文,廣泛涉獵中國古代文化典籍。21歲時,紫式部嫁給比自己大20多歲的藤原宣孝,做了他的第四個妻子。雖然一夫多妻的家庭使紫式部感到了壓抑,但宣孝對她才能的賞識,還是令她感到了幸福。不幸的是這種和諧的婚姻
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英語: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簡稱史考特·費茲傑羅,是一位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費茲傑羅的中間名史考特是來自於遠親佛蘭西斯(Francis Scott Key),他是一位著名的律師 。費茲傑羅的妹妹路易絲·史考特(於出生不久後去世)也是根據他的名字來命名。 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最著名的小說為《大亨小傳》,此書堪稱美國社會縮影的經典代表,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費滋傑羅一生為兩樣東西所困:一是才華,一是
僧伽提婆(Samghadeva),姓瞿曇氏,罽賓(今克什米爾)人,晉朝時期著名佛教高僧,為毗曇宗在中國的始祖。 
李百藥(565年-648年),字重規,唐定州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唐朝史學家。 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齊的史臣,參與撰「國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詔繼續撰《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齊書》在宋朝後為了區別蕭子顯的《南齊書》改為《北齊書》。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實在算
一般認為,樵雲山人即劉璋。山西太原人,字於堂,號介符,別號煙霞散人、樵雲山人,約生於清康熙六年(1667),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雍正元年(1723)任深澤縣令,在任四年,後被解職。同治《深澤縣志·名宦傳》有傳。所著小說,最早行世的是《斬鬼傳》,另尚有《鳳凰池》、《巧聯珠》等。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浸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到淵明時,家境已經衰落,他從小就過著比較貧困的生活。 陶淵明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污陽柴桑的農村里度過的。潯陽東臨彭蠡湖(今郡陽湖),北面長江,南倚廬山,風景十分優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五首其一);「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秦皇上人」(《與子嚴等疏》)。儘管家境貧困,但那種生活畢竟是恬靜而適意的。「目倦川塗異,心念山
班固(32年-92年,即建武八年-永元四年),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東漢時人,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曾祖父班況,漢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班固年少時,班固的父親班彪教其讀書識字,九歲能寫文章,十六歲入首都洛陽太學,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班彪採集前史遺事,著「後傳」數十篇。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卒,班固自太學返鄉服喪。 班固繼承父業,撰寫了《漢書》,共一百篇,包括紀十二、表八、志十、傳七十,後人析為一百二十卷,改了《史記》的體例,廢除世家一體。班固編寫《漢書》時候,有人告發其「私修國史」,因而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向皇帝說明班固
1899年老舍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 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陞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捨予,這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 1922年,受禮加入基督教,後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
艾蜜莉·珍·勃朗特(英語:Emily Jane Brontë,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紀英國作家與詩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二,世界文學名著《咆哮山莊》的作者,而且這其實也是她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說。 艾蜜莉·勃朗特出生在約克郡靠近布拉德福的索頓,雙親為派屈克·勃朗特(Patrick Brontë,1777年—1861年)與瑪麗亞·布倫威爾(Maria Branwell),艾蜜莉在勃朗特夫婦6個小孩中排行第5,同時也是夏綠蒂·勃朗特的妹妹與安妮·勃朗特的姐姐。父親派屈克原本是個愛爾蘭的牧師。因為派屈克·勃朗特從1819年開始在哈沃斯擔任長期的副牧師,於是勃朗特全家在1820年4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實在算不
夏綠蒂·勃朗特(英語:Charlotte Brontë,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19世紀著名英國作家、詩人,世界文學名著《簡·愛》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夏綠蒂·勃朗特1816年生於約克郡的索頓,雙親為派屈克·勃朗特(Patrick Brontë,1777年—1861年)與瑪麗亞·布倫威爾(Maria Branwell)。 勃朗特夫婦的6個小孩中排行第3,也是勃朗特三姐妹中年紀最大的,妹妹‎艾米莉、‎安妮也都成為世界著名文學家。 1820年4月因為父親派屈克在哈沃斯擔任副牧師的緣故,所以舉家遷至哈華斯(Haworth)。 母親瑪麗亞於1821年9月15日因癌症病逝,所以夏綠蒂與
西湖漁隱生平不可考。本電子版由胡三元編輯製作。胡三元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英語: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年11月13日-1894年12月3日),蘇格蘭小說家、詩人與旅遊作家,也是英國文學新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一。史蒂文森受到了許多作家的讚美,其中包括歐內斯特·海明威、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與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2]等知名作家。然而許多現代主義的作家並不認同他,因為史蒂文森是大眾化的,而且他的作品並不符合他們所定義的文學。直到最近,評論家開始審視史蒂文森而且將他的作品放入西方經典中。史蒂文森常常到處旅行,部分原因是尋找適合他治療結核病的氣候。
丁耀亢(1599年—1669年),字西生,號野鶴,又號紫陽道人、木雞道人、遼陽鶴。山東諸城人。 父丁惟寧是嘉靖進士,官至鄖襄兵備副使。耀亢於萬曆三十五年出生於山東諸城,明末為諸生。入清後,官容城教諭。順治四年(1647年)駐留泰州住於光孝寺。與李漁齊名,並稱「北丁南李」。晚年雙目失明,康熙八年(1669年)臘月病逝於家中。葬於相家溝村西南黃豆山之陽。作品有《續金瓶梅》、《天史》。一說《醒世姻緣傳》是丁耀亢的作品。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鉅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
約翰·格里菲斯·「傑克·倫敦」·錢尼(John Griffith Jack London Chaney,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國20世紀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個破產農民家庭。從1900年起,他連續發表和出版了許多小說,講述美國下層人民的生活故事,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他的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社會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因此有人[誰?]認為他是宣揚社會主義的作家,也有人[誰?]認為他是表現個人主義和民眾哲學的自然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是最受中國讀者歡迎的外國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頗豐,留下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以及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
作者不詳。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
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生於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士族官僚之家。南齊治書御史顏見遠之孫、南梁咨議參軍顏協之子。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 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后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
丹尼爾·笛福,原名丹尼爾·福,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其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賓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