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列表


原作者生平未詳。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
 韓非(約公元前--前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 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穎上(今安徽省阜陽市穎上縣)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管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諸子中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學派的思想集中體現於《管子》一書。是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如《牧民》、《形勢》等篇講霸政法術;《侈靡》、《治國》等篇論經濟生產,此亦為《管子》精華,可謂齊國稱霸的經濟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
煙霞散人,據今人考證,即為康雍年間劉璋。 劉璋,字於堂,號介符,號煙霞散人、樵雲山人,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雍正元年(1723)任直隸深澤縣令。劉璋深諳世態,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任官四年,因前任縣令之咎而被解職。乾隆十年(1745)仍在世,卒年不詳。
王充(公元27-約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細族孤門」,青年時遊學洛陽,家貧無書,常到市肆(店舖)閱所賣書,曾做過幾任州、縣官吏,他疾恨俗惡的社會風氣,常常因為和權貴發生矛盾而自動去職,以至於終身」仕路隔絕」不得通顯。他十分推崇司馬遷、揚雄、桓譚等人,繼承了這些先行者的叛逆精神,與「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和讖緯迷信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鬥爭中,王充建立了一個反正統的思想體系,無論在當時還是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平不詳
谷應泰(1620年-1690年),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博聞強記,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歷官戶部郎中。順治十三年(1656年)提督浙江學政僉事,利用公餘,延攬名士,於西湖畔設「谷霖倉著書處」,期間仿袁樞《通鑑紀事本末》之例,開始編寫《明史紀事本末》,共八十卷,分列八十個專題。《明史紀事本末》大約告成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較後來的《明史》早了八十多年出版。順治十七年(1660年),谷應泰遭到御史黃文驥彈劾,指斥書中有違礙之處。經朝廷查閱,書中尚無不妥之處,後選入《四庫全書》。另著有《築益堂集》、《明史紀事本末補遺》等。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英語: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與古巴革命的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
作者未詳。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品,實在算不

關於《商君書》的作者,學術界頗有爭論。第一種意見認為《商君書》基本是偽書,持這種看法的有郭沫若、黃雲眉、顧實、劉汝霖等。第二種意見是基本肯定《商君書》的作者是商鞅,持這種看法的人除史志的編著者外,還有呂思勉、譚獻等人。第三種意見認為《商君書》是商鞅遺著與其他法家遺著的合編,此書非作於一人,也非寫於一時,持這種看法的有高亨等人。有人也提出的看法是,前兩種意見有些牽強,第三種意見有一定道理。《韓非子·五蠹》篇說: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這說明商鞅確著有此書。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引公孫鞅曰:-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這與《商君書-靳令》、《說民》篇文字大致相同。
作者生平未詳。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
雷諾-法蘭索瓦-阿蒙·蘇利·普魯東(René-Franç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國詩人,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普魯東早年學習理科,後轉向文學。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頗有爭議,一般認為,列夫·托爾斯泰、易卜生或者是左拉都比其更有資格問鼎首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諾貝爾本人對於現實主義的偏見和對於理想主義的偏愛使得普魯東出人意料地壓倒了這些大師而獲得了新創的這一大獎。
竺法蘭,印度中部佛教僧人,通曉佛教教義,中國東漢漢明帝永平10年(67年)與迦葉摩騰二人隨同蔡愔來到洛陽傳教。竺法蘭通曉漢語,翻譯出了現存的第一部中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先後住於白馬寺和大法王寺,60餘歲時在洛陽病逝。 梁慧皎《高僧傳》:「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前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二僧住處,今雒陽門白馬寺也。」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開封府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學家。 父薛仁謙是後周太子賓客。薛居正早年科舉不順,只好寫《遣愁文》以自解,逾年,登第。後晉天福年間,華州節度使劉遂凝辟其為從事。劉遂凝兄劉遂清領邦計,奏署鹽鐵巡官。開運初,改度支推官。宰相李崧領鹽鐵,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遷右拾遺。桑維翰為開封府尹,奏署判官。後漢乾祐初年,史弘肇領侍衛親軍,威權震主,殘忍自恣,無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獄將決,居正疑其不實,召詰之,乃吏與民有私憾,因誣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雖怒甚,亦無以屈。 後周廣順初年,遷比部員外郎,領三司推官,旋知制誥。後周太祖征兗州,詔居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Wadysaw Reymont 1868~1925)波蘭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福地》和四卷本長篇小說《農民》等。1924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民們》寫得很出色」。
葛洪284年生於句容縣,家中原為三國吳國門閥。其祖葛奚曾經在孫吳擔任大鴻臚,叔祖父是三國時方士葛玄(亦稱葛仙翁),他曾跟隨左慈學習鍊丹及長生術,是南方的道教領袖。父親葛悌,入晉後,曾為邵陵太守。葛洪是家中第三子,13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生性寡慾,不好榮利,窮覽典籍,尤好深線導養之法。他本來想成為一個儒者,博覽了經史子集,但是後來對神仙導引之法產生了興趣,師從葛玄弟子鄭隱學習煉丹術。 他取字稚川,別號抱朴子,以示抱樸守質,不為物慾所誘惑之志。 西晉太安二年(303年),葛洪參加了平息在揚州石冰領導的農民起義有功,被任命為伏波將軍,又賜關內侯。 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鎮南將軍劉弘任命嵇含為廣州
富蘭克林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發明家。他擁有許多作品,像避雷針、玻璃琴(一種玻璃樂器,容易與金屬口琴混淆)、富蘭克林爐(新式火爐)、雙焦距眼鏡。富蘭克林從來沒有將他的發明申請專利,在他的自傳中,他寫道,「…因為我們享有很大的優勢,從他人的發明,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的就是有一個機會為他人服務,我們在這一點,應該做的自由,且慷慨的。」 他的發明還包括社會創新,如讓愛傳出去(paying forward)。富蘭克林的魅力與創新可以被看作是無私的,他說,他的科學發明是要用於提高效率和人類進步。例如:藉由他發明的印刷機,加速了新聞服務的傳播速率。
 1933年3月23日,菲利普·津巴多出生於美國紐約市。1954年,獲得布魯克林學院的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文學士學位,並且獲得最優等拉丁文學位榮譽(Summa Cum Laude)。1955年,津巴多獲得耶魯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1959年又獲得該校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並在耶魯大學任教。次年,他被紐約大學聘為心理學教授。1967年,津巴多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次年,他轉往史丹福大學任教。

阿加莎·瑪麗·克萊麗莎·克里斯蒂女爵士,又譯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 Mallowan),是英國偵探小說作家。瑪麗·維斯馬科特(Mary Westmacott)則是她寫浪漫愛情小說所用的筆名。 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而將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聖經與威廉·莎士比亞的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至今其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突破20億本。 在法國,截至2003年,她一共賣出4,000萬本法文版的著作,為法國書籍銷量紀錄保持者,遠勝於第二位法國大文豪左拉的2,200萬本。她是公認的「偵探小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后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
The 伊索 needed to edit. and we will make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soon.
阿爾弗萊德·查爾斯·金賽博士,大陸又譯:金西(Alfred Charles Kinsey,1894年6月23日-1956年8月25日),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人類性學科學研究者。 在印第安納大學曾擔任昆蟲學教授。1947年,他組織建立了專門的性研究所。在1960年代,他對人類性學的貢獻極大的影響了美國甚至世界的社會以及文化價值觀。他掀起了一場性的革命。 金賽被作為性科學家而廣受關注,尤其是因為這門科學是研究人類自己的性行為。大約1933年的時候,在他和一位名為羅伯特的同事談話之後,他開始對研究不同的性行為發生興趣。或許是金賽對五倍子蜂交配的多樣性的研究讓他想到,到底人類的性行為有如何的多樣性。在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英語: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簡稱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是一位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也是20世紀最偉 大的美國作家之一。菲茨傑拉德的中間名斯科特是來自於遠親佛蘭西斯(Francis Scott Key),他是一位著名的律師。菲茨傑拉德的妹妹路易絲·斯科特(於出生不久後去世)也是根據他的名字來命名。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 茨傑拉德最著名的小說為《了不起的蓋茨比》,此書堪稱美國社會縮影的經典代表,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費滋傑 羅一生為兩
作者生平不明。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
 強納森·史威夫特(英語:Jonathan Swift,1667年11月30日-1745年10月19日)英國-愛爾蘭作家。他作為一名諷刺文學大師,以《格列佛遊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根據歷史記載,他有多重身分。包括神職人員、政治小冊作者、諷刺作家、作家、詩人和激進分子。
 羅貫中生於山西祁縣,時當元仁宗延祐年間,父為絲綢商人。7歲開始,他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到張士誠幕府作賓。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蒙古人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 路上他遇到同鄉賈仲明,得知父親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2] ),初名壽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仙華生、元貞子、元貞道士、仙華道士、幅子男子、無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宮散史、禁林散史 ,漢族,祖籍金華潛溪,至宋濂時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徵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