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 史記七十列傳
版本 -
中文書
刊號 -
ZETAU4RT3NW
發行 -
2015-04-26
史記的撰寫、出版與流傳
據《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宣布了《史記》,後因怨望被宣帝腰斬。
司馬遷的《史記》在漢魏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而且刪去《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東漢明帝、魏明帝曹叡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漢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
漢明帝劉莊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其後派人召見班固,再次問他對司馬遷的看法是否故意投其所好,班固否認。這時漢明帝指,司馬遷這人思想很有問題,不是忠臣,漢武帝治過他的罪,他就在史書里把漢武帝寫得很不堪;雖然別人都說司馬相如浮薄無行,但總比司馬遷強。
魏明帝曹叡亦曾批評過司馬遷,認為司馬遷因為受過宮刑而著《史記》貶損漢武帝,令人痛恨,但大臣王肅卻肯定司馬遷善於敍事,乃良史之才,不虛美,不隱惡。王肅稱漢武帝聽說司馬遷寫了《史記》後,閱到《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後,不禁勃然大怒,命人削去了書簡上的字,並把這些書簡扔掉了。由於漢武帝的毀損,流傳到曹魏時代的《史記》,其中的這兩篇《本紀》,只有目錄,而沒有具體文字。後來漢武帝借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為由,對他施加了殘酷的宮刑。王肅稱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撰寫「不隱惡」,令漢武帝惱羞成怒,故迫害司馬遷。
此外,自董卓死後,文學家蔡邕因同情董卓被下獄,太尉馬日磾為此向王允求情,但王允指當年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司馬遷卻寫下誹謗漢武帝的《史記》,流傳後世,影響極壞。如今朝政不振,事態多變,類此蔡邕的士人絕不可讓他們在皇帝身邊記錄重大事務,否則將來受到非議的,只會是那些反董的士人,由此可見時人對《史記》的看法。
電子版史記七十列傳出版緣由
唯,不論如何?因有司馬遷受宮刑、繫獄十九載而發奮撰寫,又有楊惲勇敢發行橫遭腰斬,歷兩漢謗書之冤,展轉波折,始有影響千年的歷史與文學巨著。
史記本身,以歷史讀之,值得;以故事讀之,值得,以文學讀之,值得;知其出世與流傳之艱難而讀之,尤為值得。
生而不讀史記,恐猶白丁。但史記內容浩繁,如依原書閱覽,實有困難,因此摘其列傳而略其本紀、世家、書表之篇,集成史記列傳,俾便讀者易於入手,領略史家、文學家司馬遷的灼灼眼光,澎湃胸懷與大塊文章。
淺析列傳
《史記》共分七十列傳,單獨地或分類地記述自古至漢代的各階層的特殊人物、事蹟、以及邊將各國的概況。依據其內容、性質,可分為以下六類:
(一)、單傳(或稱為專傳):一篇單述一人,如〈呂不韋列傳〉、〈李斯列傳〉等。
(二)、合傳:即一篇之中,記述兩人或兩人以上,或因事蹟性質相似而合述在一起,如〈管晏列傳〉、〈仲尼弟子列傳〉等;或因彼此關係密切而合述於一傳,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等。
(三)、類傳:將許多人物,依照他們的學術、技藝、行業等相類似的情況,以時間先後為序,記載於同一篇傳記中,如〈刺客列傳〉、〈佞倖列傳〉等。
(四)、四夷傳:記載邊疆各民族的概況,如〈匈奴列傳〉、〈朝鮮列傳〉等。
編修發行 by 谷月社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