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與謬誤
西方經典精譯

by


關於 - 認識與謬誤
版本 - 中文書
刊號 - PSLBUEP3FXY
發行 -

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學家而不是哲學家,甚或不想被人稱為哲學家。但是,由於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託給單獨一個哲學家指導,由於他強烈地需要揣測他籍以獲得和擴展他獲得知識的過程,他還是對鄰近他的專業領域的哲學極其感興趣。不過,誠如他所說,他只是作為「週末獵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這些領域中的一些、特別是在哲學中「漫遊」(roam)。這些漫遊的結果形成了他的眾多的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著作,諸如《能量守恆定律的歷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學史評》(一八八三年)、《感覺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學講演》(一八九六年)、(熱學原理》(一八九六年)、(認識與謬誤》(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學原理》(寫於一九一三年,出版於一九二一年)。這些論著議題廣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銳、影響久遠,在科學史和哲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和輝煌的一頁。

與一般科學史研究論著相比,馬赫的科學史研究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第一,它不是擋案史和編年史,而是思想發展史。第二,它不是為歷史而歷史,而是為了擺脫偏見,啟迪思想,發現問題,尋找新的途徑;一句話,為了理解眼下的科學,為了激勵科學家攻克目前的難題。第三,它不是輝格史(Whig history),而是科學思想進化史。第四,它是文獻證明的歷史和直覺的歷史的完美結合。

誠如石裡克所說:「那些不要求成為哲學家的哲學家並不是最不成器的哲學家。……歷史早已作出評價:馬赫事實上既是科學家,也是哲學家,而且他在哲學史中的地位,歷史已經頗為明顯地作出定論了。」然而,馬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或專業)哲學家,而是作為科學家的哲學家或哲人科學家。他的哲學也不是思辨哲學家的有體系的、有專門名詞(或生造術語)的、與科學無緣的哲學,而是科學家的科學哲學(請注意:它不等同於哲學家的科學哲學),即是與科學的基本問題水乳交融、血肉相關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喜聞樂見的、能夠從中受到啟迪的科學哲學。歷史已經一而再地表明,正是這些很少進入哲學史教科書的哲人科學家的思維成果,大大推進了人類思想的程序,成為思想史上的一個個路標。

 

編修發行 by 谷月社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