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 管子
版本 -
中文書
刊號 -
QH54G5LXUPX
發行 -
2015-05-27
《管子》是先秦時期各學派的言論彙編,《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清代史學家章學誠說:《管子》,道家之言也。據中國日本學者統計《管子》全書幾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語言片段與哲學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前475~前221)至秦漢時期,漢初有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包括儒家、法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其中以黃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餘各家雜之。
管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道法家。集中體現於《管子》一書。是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如《牧民》、《形勢》等篇講霸政法術;《侈靡》、《治國》等篇論經濟生產,此亦為《管子》精華,可謂齊國稱霸的經濟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樞言》等篇談哲學及陰陽五行等;其餘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職》、《封禪》等為雜說。《管子》是研究我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類,而《隋書·經籍志》則改列法家類。甚至,越往深里看,就越是覺得在漢初各派之間並非那麼壁壘森嚴,這和春秋戰國時代實在是大為不同了。比如,當時的青年俊彥賈誼在談到儒家「別尊卑」的禮治思想的時候,卻離奇地引用了《管子》的話,說:「《管子》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句話如果放到《論語》或者《孟子》里邊,一點兒也不顯得扎眼。
《管子》雖然托名管仲,學者們卻幾乎沒人認為它真是春秋時代的著作,而把成書年限推定在戰國到西漢這段時間。郭沫若在《藝文類聚》里發現了一段話,和《管子》所載幾乎是一樣的內容:周容子夏以侈靡見桓公。桓公曰:「侈靡可以為天下乎?」
子夏曰:「可。
夫雕橑而后炊之,雕卵然后瀹之,所發積藏,散萬物也。」
郭沫若由此推測,「侈靡篇」的真正作者就是這位周容子夏,寫作時間則應該是在漢朝呂后當政的時候。——如果我們相信這個論斷的話,再聯繫起《漢書·藝文志》里邊的作品分類,那麼,西漢人眼中的道家思想似乎已經隱隱出現了一個輪廓。
編修發行 by 谷月社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