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案(三)原龍圖公案
古典刑案推理小說--包龍圖

by


關於 - 包公案(三)原龍圖公案
版本 - 中文書
刊號 - 0LCD8JK9TDF
發行 -

本書原名《龍圖公案》,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采自史料,或吸收曲藝精華,或取自時事近作。內容大都是包公明斷謀財害命、仗勢凌人以及奸盜詐騙等案,塑造了一個剛直正義的清官形象,同時夾雜了大量封建倫理道德說教和因果報應思想。

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但語言平庸。

《龍圖公案》是明末產生的白話短篇公案小說集。書分十卷,包含一百個斷案故事。不題撰人。

《龍圖公案》書敘包公斷案的神奇與公正,是中國第一部短篇公案小說集。每篇講敘一個故事,篇與篇間內容無關聯,以包公這一中心人物貫穿全篇,題材來源廣泛,但其中除了一篇《割牛舌》的本事見於《宋史》包拯傳,九十九個都是別人的或虛構的。書中有的故事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事跡,有的從史書、雜記中采錄,有的從《海公案》中轉抄,有的則取自明代近事。《龍圖公案》出書較晚,在它之前,已有不少反映包公事跡的集子。有人做過專門統計,《龍圖公案》抄自《百家公案》四十八篇,《廉明公案》二十二篇,《詳刑公案》十二篇,《律條公案》三篇,《新民公案》三篇,共八十六篇,還有十四篇大多數為公案形式的社會問題小說。作者將標題兩兩相對,而且按照案情,將內容和性質不同的篇目作了簡單的分類處理,可見匠心。

包公名包拯,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北宋時期廬州合肥人,從現有史料看來,戲曲、小說中至今仍如數家珍的包公故事,均是無中生有的。但包拯確實是個清官,他一生信奉為民作主的信念,堅持做官要有所建樹,不能庸庸碌碌,甚至敢於彈劾皇親國戚,即使對皇帝本人,意見也非常犀利。他一生中留下唯一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無遺來者羞。」人們把自己想像中的清廉公正、英明神武形象,寄托在這樣一個人身上,是可以理解的。

編修發行 by 谷月社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