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列表


馬蒔(生卒年不詳),字元台,明代會稽(浙江紹興)人。自號玄台子。 馬蒔在太醫院期間,對《素問》及《靈樞》重新分卷註釋,編注《黃帝內經素問注証發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証發微》各九卷。《靈樞》自古無全注,馬是最早全注《靈樞》的第一人。
約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後在世,號鍾山居士,金陵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初前後在世。善為通俗小說,著有《西漢通俗演義》(即本書)一百零一回,《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盛傳於世。
毛姆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於巴黎英國駐法國大使館內,父親是巴黎開業的律師和英國駐法國大使館處理法律事務的官員。毛姆8歲時母親死於難產,不到10歲時父親也患癌症去世了,他被當牧師的伯父亨利·毛姆接回英國肯特郡惠特斯泰勃鎮撫養。牧師爲人自私、冷漠,對待小毛姆冷酷、專制乃至粗暴。不久,毛姆被送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因爲口吃他也遭受同學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的童年生活給他稚嫩的心靈投下了痛苦的陰影,他變得敏感、孤僻和內向。1892年初,他沒有聽從伯父讓他進牛津攻讀神學的安排,而是去了德國海德堡大學,在那裏輕鬆愉悅度日。他旁聽了哲學和文學課程,聽了研究叔本華哲學的專家庫諾·費希爾教授的
吳亮,元朝人。生平不祥。編者小語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
作者羅伊娜·艾金耶米是英國人,曾在非洲生活多年,現在在劍橋市工作、生活。她的這一有關潘德爾巫師的故事取材於發生在蘭開夏郡的真實事件。
The 結海 [譯者]; 佚名 needed to edit. and we will make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soon.
本書作者詹妮弗·芭斯特是位資歷很深的教師和作家。她生活在英國西南的德文郡。
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1834年),一般被稱呼為託馬斯·馬爾薩斯,雖然他喜歡自稱為羅伯特·馬爾薩斯。他是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著作有《人口原理》、《地租的性質和增長及其調節原則的研究 》 、《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實際應用》、《價值尺度,說明和例證》、《政治經濟學定義》。   馬爾薩斯出生於英格蘭一個土地貴族家庭。1784年入劍橋大學,1798年加入英國教會的僧籍,任牧師。1799年到歐洲一些國家調查人口問題。1805年任黑利伯裏學院歷史和政治經濟學教授。1819年馬爾薩斯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798年,一位從前默默無聞的英國教區牧師
作者生平待考。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
蔡召華,字守白,號吾廬居士、冷道人。系廣東東莞鳴珂巷人。爲清末附貢生。除小說《笏山記》、《駐雲亭》外,尚有《愛吾廬詩鈔》、《細字吟》、《草草草堂草》等詩文。本書兼有俠義、言情、公案、戰爭、理想等類小說的成分,敘述一連串光怪陸離的故事。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

 羅伊納·阿金耶米是英國人,但在非洲度過了許多年。《愛情與金錢》是她爲英語學生寫的第一部故事。
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和作家,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編《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通常稱為《百科全書》)(1751年—1772年)。此書概括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精神。恩格斯稱讚他是「為了對真理和正義的熱誠而獻出了整個生命」的人。他也被視為是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人。 狄德羅出生於法國朗格勒,父親是一個刀匠。從小接受基督教教育,但沒有接受舅父的神甫職務,1729年進入巴黎大學學習,並於1732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半工半讀學習,給牧師寫講道詞賺錢維生。 1745年,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四,安葬於紐約州埃爾邁拉。
作者生平不詳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
《終須夢》四卷十八回,卷首目錄題「彌堅堂主人編次」,內封右欄署「步月主人訂」。彌堂主人的姓名履歷均不詳,步月主人亦未詳為何人。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將此書歸入乾隆、嘉慶間才子佳人類小說。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
扁鵲,是戰國時勃海郡鄭地的人,原名秦越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說他是「扁鵲」,漸漸地,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里,都是聲名大振。
 其父蘇傑生為日本橫濱山下町三十三番英國茶行的買辦。蘇傑生在日本期間與日本婦女同居,生下了蘇曼殊。蘇曼殊的母親叫亞仙(柳亞子說姓河合,但似乎沒有證據)。 蘇曼殊十一歲被帶回到廣東老家,就讀於私塾。由於其帶有異族血統,在家族內備受排斥和虐待。有人說,曼殊十三歲就到新會慧龍寺出家做和尚,但後來又被家人找回,但這種說法證據不足。 十五歲時,家道中落,曼殊隨表兄再赴日本,在橫濱華僑設立的大同學校就讀。該校分甲乙兩級,甲級所授為中英文二科,乙級所授為中文一科。當時馮自由在甲級,蘇曼殊屬乙級,與馮自由的弟弟同班,二人由此相識。1901年經親屬林氏贊助考入早稻田大學預科學習,一年後因林氏贊助終止而停學。幸而清公使
 Morton Magill Hunt (born February 20, 1920) is a psychologist and science writer who has notably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er,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nd Harper's. Educated at Templ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e worked as a freelance writer from 1949, specializing in the soci
張瀚(1510年-1593年),字子文,仁和(今杭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張瀚為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廬州知府,改大名。蒙古瓦剌俺答圍京師,朝廷徵求畿輔民兵入衛。張瀚徵得80人。以功遷陝西左布政使,擢右副御史,巡撫陝西。隆慶元年(1567年)改督兩廣軍務,後出撫陝西。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萬曆元年(1573年)張居正薦代楊博為為吏部尚書,任滿加太子少保,竟不附張居正,朝議多不合。張居正奪情時,張瀚撫膺太息曰:「三綱淪矣!」張居正大怒,唆使給事中王道成、御史謝思啟彈劾,五年十月十一日,辭歸故里。居正死後,萬曆帝頗思念張瀚。下詔給付月廩,八十歲時還特賜存問。卒贈太子少保,謚恭懿。
關於歷史演義系列 就算古代鴻儒,讀正史也不算輕鬆,對於現代人而言,讀正史更是仰之彌高,望而生畏。 偶然勉強開卷,卻是充滿古言古語,艱深典故,終究難以卒讀。 因此,明清兩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受到施耐庵水滸傳及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啟發,紛紛將浩繁深奧的正史材料,改寫成可以深入大眾生活的歷史演義白話小說。 當時的白話,雖有時空與俚俗的差異而無法全然理解,但是讀來並不困難,一回兩回之後,即可領略歷史曲折與人物血淚的趣味。 故而,我們將明清兩代流傳至今的歷史演義作品重新輯校,審勘章句段落,以最貼近現代人閱讀小說習慣的行文方式,重新編排發行,饗宴讀者。 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實現了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書籍的理想,

王叔和,古代醫家名。晉代醫學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屬山東)人。生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學識淵博,為人誠實,做了當時的太醫令。在中醫學發展史上,他做出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傷寒論》,一是著述《脈經》。王叔和性格沉靜,博好經方,且熟悉修身養性之術,尤擅長於脈學之理。著有《脈經》,總結漢以前有關脈學之成就,系現存我國最早脈學專書,書中總結脈象24種,又論述三部九候,寸口脈等,對古代的脈學影響甚大。另對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進行整理,該書因戰亂而散佚零亂,幾至失傳。王氏重新加以編次,將《傷寒雜病論》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始於王氏,使之不可湮沒。後世雖有人對他的整理加以非議,但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縣人,又說晉州市或河北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蘭陵笑笑生,明代文學家,「四大奇書」之一——章回小說《金瓶梅》作者的筆名,蘭陵是古地名,有北蘭陵(在山東省境)南蘭陵(在江蘇省境)之分,且書中大量運用山東口語,作者有可能是山東人,或通曉山東環境。蘭陵笑笑生真實作者之考証,至今猶為一大難題,被喻為中國文學古代作家考證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王世貞說 由於「蘭陵笑笑生」僅為化名,至今尚未發現其他直接証據,可証明此人本名為誰,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則說是「嘉靖間大名士手筆。」以前最普遍的說法是王世貞。
三略作者 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學者,秦漢時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素書》,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 張良后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司馬田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后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
 作者生平未詳。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拉塞爾·雅各比(Russell Jacoby)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歷史學 教授。著作涉及歷史、政治和文化批評,包括《最後的知識分子:學院時代的美國文化》(The Last Intellectuals: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Age of Academe)、《社會健忘症:對墨守成規的心理學之批判》(Social Amnesia: A Critique of Conformist Psychology)以及《不完美的影象:論反烏托邦時代的烏托邦思想》(Picture Imperfect: Utopian Thought for an Anti-Utopian Age)等。 
 丹尼爾·笛福生於1660年,死於1731年。他的一生令人刺激,他曾作過記者和間諜,並由於政治性的作品而幾番入獄。他一生中寫了許多書,但《魯賓孫漂流記》是他最著名的小說。
呂不韋(~約前235年),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異人(後改名子楚),異人的母親叫夏姬,不受寵愛。異人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 呂不韋 呂不韋 ,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
舊約聖經的第一卷書寫成於大約公元前1440年,直到公元前400年纔完成舊約最後一卷書,歷時有1000 年之久。到了公元70年,猶太教師才制定了舊約聖經的39卷正典。舊約與新約的分別乃在於在舊約時代,神不在人裡面,創造宇宙的神在祂的創造物之外,以致 一切都會變得陳舊。當這位歷久常新的神進入祂的造物之內,就是進入人裡面,將神聖無限的生命帶進會死並有限的人裡面,神就開創了一個新造,也就開始了新約 時代。主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是舊約與新約中間的分水嶺。馬太於公元37至40年寫成第一卷書,直到公元96年,使徒約翰才寫完最後一卷書。所以,從舊約的第 一卷書直到新約最後一卷書,共花了大約1600年才寫成。在這麼長時間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