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列表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末年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 著《九歎》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劉向歷經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歷任散騎諫大夫、散騎宗正、光祿大夫等職。曾屢次上書稱引災異,
 生平不詳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發行三、五部作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20世紀英國作家,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遊記和書信。
唐,令狐德棻。祖父令狐整為北周大將軍,父親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德棻唐高祖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遷起居舍人、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弘文館、崇文館學士等職,封彭陽縣公。唐初奏請重修梁、陳、北齊、北周及隋朝正史,被採納。龍朔二年(662年),德棻八十高齡,加金紫光祿大夫。咸亨元年卒於家,年八十四,諡號「憲」。曾主編《周書》。 德棻做了兩件歷史意義的事。其一,奏請購募天下書—至唐太宗即位,已「於弘文殿聚四部群書二十餘萬卷」(《唐會要·弘文館》)。其二,修史——「創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趙翼《廿二史札記》)。二十四史中德棻作出過貢獻的有《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
珍·奧斯汀(又譯珍·奧斯丁,英語: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生於英國漢普郡,19世紀英國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文學家之一,世界文學名著《傲慢與偏見》的作者,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活潑風趣的文字著稱。 珍1775年生於英國漢普郡,雙親是George和Cassandra,她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姐姐Cassandra和一個弟弟,家境尚可,父親是一名牧師。 其中兩個兄長後來也從事神職,另兩名則曾供職英國海軍。 姐姐Cassandra是珍最親近的人,姐妹間的信件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其所作的珍畫像目前保存在倫敦的國家肖像館內。 1811年,在兄長的資助下,
契訶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訶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后,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后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醜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
謝詔生平不詳。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
韓邦慶(1856~1894)曾用名寄,字子云,別署太仙、大一山人、花也憐儂、三慶。江蘇華亭人(一說松江,均今屬上海)。韓載揚從祖弟。跋客有造花也憐儂之室而索六十四回以后之底稿者。花也憐儂笑指其腹曰:「稿在是矣。」客請言其梗概。花也憐儂皇然以驚曰:「客豈有得於吾書耶,抑無得於吾書耶?吾書六十四回,賅矣,盡矣,其又何言耶?令試與客遊大行、王屋、天台、雁蕩、崑崙、積石諸名山,其始也,捫蘿攀葛,匍匐徒行,初不知山爲何狀;漸覺泉聲鳥語,雲影天光,歷歷有異,則消祥樂之矣;既而林回橙轉,奇峯沓來,有立如鵲者,有臥如獅者,有相向如兩人拱揖者,有亭亭如荷蓋者,有突兀如錘、如筆、如浮屠者,有縹緲如飛者、走者、攫拿者、騰踔而
推測作者生於明末,於康熙十一(1672)年始作本書。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兩人選編和注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來最流行的 散文選本之一。古文觀止成書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問世以來,流傳甚廣,雅俗共賞,影響非常廣泛。書中選編了上啟東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 篇散文作品(本選粹經節選後未收錄宋明文章),其中絕大多數為古文,個別為駢文中的經典作品,作品題材涉及史傳、策論、遊記、書信、筆記等,由於古文觀止 入選作品題材廣泛、代表性強、語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辭優美,非常適合初涉文言文的兒童,因而一經出版便非常流行,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經典教材,至 今在大中華地區中學文言文教
The 王爾德 needed to edit. and we will make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soon.
 《天方夜譚》的書名和骨幹,來自一部名為《赫扎爾─艾福薩那》(Hazar Afsaneh)或稱《千個故事》的波斯故事集,這部書在早於10世紀已譯成阿拉伯文,成為《天方夜譚》的雛型,馬蘇第在他的名著《黃金草原》,書商伊本·納迪姆(Ibn al-Nadim)在他的《索引書》(Kitab al-Fihrist)中已有提及。現存的阿拉伯文手稿分為兩批,一批在敍利亞產生,一批在埃及產生。最古老的《天方夜譚》手稿(不計殘篇),是成稿於14世紀的敍利亞本,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
魏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初以父功,仟北魏太學博士。與溫子升、邢子才,人稱「北地三才」,歷官散騎侍郎等,編修國史。入北齊,除中書令,兼著作郎,官至尚書右僕射,位特進。但昔在洛京,生性輕薄,人稱「驚蛺蝶」。魏收曾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帶往南朝宣傳,好「傳之江左」,結果過江時,徐就把其文集丟到江中,說:「吾為魏公藏拙」。東魏時任中書侍郎,轉秘書監。後北齊,官至尚書右僕射。 齊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年),以中書侍郎的身份奉命著《魏書》,口出狂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四年完書。對人物褒少貶多,有秉筆未必皆公之嫌。《魏書》出世,眾口沸騰,啐為「穢史」。被迫兩次修訂
 香卓拉·穆罕·簡(1931年12月11日-1990年1月19日),1960年代前又稱阿闇黎·羅傑尼希(Acharya Rajneesh),1970年代到1980年代自稱巴關·希瑞·羅傑尼希(Bhagwan Shree Rajneesh,這三個字分別是「神」、「偉大」、「王」的意思),1989年改名奧修,意思是海洋。奧修曾經旅居美國,啟蒙奧修運動,該運動著重在性靈與哲學層面,頗受爭議。 奧修曾是哲學教授,他在20世紀60年代走遍了印度作公共演講。他直言不諱的批評社會主義、聖雄甘地和制度化的宗教使他備受爭議。他還主張以更開放的態度對待性行為,這個立場為他在印度和國際新聞界贏得了綽號「性大師」。1970年
沒有詳細資料。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要有三不足。 一,作品數量不足:自己
未詳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而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散文家 、軍事家。 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 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
拉爾夫·達仁道夫(Ralf Dahrendorf)勳爵1929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工人家庭。其父古斯塔夫·達仁道夫(Gustav Dahrendorf,1901-1954年)是德國有名的工人運動活動家和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不過,拉爾夫與他父親的社會思想傾向不同,他自青年時代起就參加了德國自由民主黨,在漢堡和倫敦攻讀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薩爾布呂肯通過教授資格論文后,他先后在漢堡、蒂賓根和康斯坦茨等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達仁道夫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1968年,任聯邦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自由民主黨副主席。1969年,當選聯邦德國議院議員,任外交部議會國務祕書。1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反現代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在西方國家,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少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 年四十餘,始游京師,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即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揚雄,一作「楊雄」。公元前53年生於成都。其本姓楊,揚雄好奇,特自標新,易姓為揚。揚雄少時好學,博覽多識,酷好辭賦。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游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
威廉·麥圭爾·「比爾」·布萊森,OBE,FRS(英語:William McGuire "Bill" Bryson,1951年12月8日-),美國作家,著作以筆調幽默的旅遊書籍聞名,同時也出版了許多語言學與科學書籍。 布萊森出生於美國,但在西元1995年前的成人階段幾乎都是居住在英國,1995年才重返美國。西元2003年,布萊森又搬回了英國,住在諾福克郡雷普林漢(Wramplingham)村,一棟作為英國登錄建築(Listed buildings in the United Kingdom)之一的老牧師館裡,並且在2005年至2011年的期間,以校監的身分服務於德倫大學。
The 司马迁 needed to edit. and we will make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soon.
 海因里希生於科隆,其父母為木匠維克多·伯爾(Viktor Böll)及其妻瑪麗亞(Maria,娘家姓Hermann)。海因里希是其父的第八個孩子也是第三個兒子。瑪麗亞是維克多的第二任妻子。這個小市民家庭信奉羅馬天主教,從而排斥納粹主義。 1924 年至1928年,伯爾在天主教市民學校學習。此後轉入國立的威廉皇帝完中。1937年中學畢業後,他開始在位於波恩的書商蘭帕茲(Lempertz)當學 徒。在十一個月之後因故中斷。在此期間,他開始了最初的文學寫作嘗試。1938年,伯爾服了一年帝國自願服務。1939年夏,他進入科隆大學,學習日爾曼 語言學和經典哲學,同時開始寫作第一部小說,「教堂邊緣」(Am Ra
桓寬(生卒年不詳),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西漢后期散文家。漢宣帝時被舉為郎,后任廬江太守丞。著有《鹽鐵論》十卷六十篇。《鹽鐵論》原為漢昭帝時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為一方,以各地賢良、文學為另一方,就鹽鐵官營和酒類專賣等問題舉行辯論的會議紀要,后經桓寬推演整理而成此書。《鹽鐵論》以對話形式,生動地記載了這場辯論的情況。全書體例統一,風格一致,結構嚴密,通曉暢達,在經濟思想史和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價值。
周輝又名周燀字昭禮,淮海人。 周邦之子。生於靖康元年,曾以博學宏詞奏名。又曾至金國。晚年,隱居杭州清波門,隱居不仕,藏書有一萬餘卷。卒年不詳。著有《清波雜誌》十二卷,《別志》三卷。
The 结海 [譯者]; 佚名 needed to edit. and we will make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soon.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安慶府桐城縣高甸(今屬安徽省樅陽縣),吳承恩父親吳國遷至淮安府山陽縣。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 淮安知府陳文燭稱為「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 《長興縣誌》稱他:「性耽風雅,作為詩,緣情體物,習氣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辭微而顯,張文潛後殆無其倫。」 朱彝尊《明詩綜》卷四十八謂其詩「習氣息除,一時殆鮮其匹。」
 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峯居士,江蘇無錫人。關於谷月社 自小愛讀雜書,高中以後也曾嚐試寫幾個短篇。偶有佳作。 但因作品不多,又不喜歡面對出版社對待新人的慣有奚落,所以從沒有真正將作品交付他人出版。 二十年間,因生活中有許多動盪,以至於許多舊年手稿散落無蹤。對於一個用過心血寫作並有不俗成果的人而言,遺失作品可謂人生之一痛矣。 因此,自接觸電腦之後,對於電腦神奇的運算與存取功能懷有極高寄望。並私下期望有朝一日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建立一個線上出版社,以數位平台發行作品,除具有保存作品的基本功能外,也能在分享中取得若干讀者的回響,從而使創作更具動力。 不過,要實現建立自有數位出版平台,顯然還缺少一些條件,最主
趙爾巽(1844年-1927年),字次珊,號無補。中國清末漢軍正藍旗人,清朝遺老。祖籍奉天鐵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曾任四川總督、湖廣總督、東三省總督、清史館館長。《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講武堂的創辦人。遺著有《刑案新編》、《趙留守攻略》等。現有趙爾巽墓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懷北鎮神山村北。